骏业建科绿色建筑认证专业服商logo

绿色建筑新闻中心

王清勤: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时间 :2021-09-18 作者 : 来源: 浏览 :

国际金融论坛于8月26日举行以“节能减碳、城市和建筑更绿色”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清勤出席并做报告。(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仅供参考。)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0年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提到,2018年全国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耗总量是21.4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46.5%,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是10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1.7%。由此可见,建筑部门的能耗和碳排放是不可忽视的。

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新建绿色建筑与碳减排的问题。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五大性能标准分别是:1.安全耐久2.健康舒适3.资源节约4.生活便利5.环境宜居。新的建筑标准更加强调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进行碳减排。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一个表格,里面有很多内容和碳减排密切相关,比如说全装修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扰民。更重要的举措,如使用高性能围护结构降低建筑的供暖和空调能耗,采用高性能的节水器具,降低用水量,减少浪费。气密性更高的外窗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在服务于健康舒适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节能减碳。

从新的标准看,安全耐久指标中有很多内容是和碳减排密切相关的。以建筑可变性为例,当建筑拥有不同用途的时候,适当少量地做些改变就可以有更广的可变性。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包括建筑结构材料的耐久性和装饰装修材料的耐久性,就能延长建筑寿命,减少材料消耗,同时也减少了碳排放。

在健康舒适这个性能指标中,有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用自然通风,可调节的外遮阳,用天然采光等被动措施来提高健康舒适性,同时也有利于节能减碳。绿色照明,包括照明的数量和质量要符合节能减排和健康舒适的要求。

在生活便利性能里,有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还有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的持续优化,节能的管理制度等等要求,保障整个的绿色建筑处于高性能状态。更加便捷的交通措施以及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减少私家车的出行,增加电动车的配套设施,支持我们城市的减碳。

在资源节约性能指标里有更多的和节能减碳有关指标,比如说建筑的体型系数要合理,不合理的建筑体型系数会造成更大的能耗,更多的碳排放。供暖、空调系统的分区要合理。采用高性能的暖通空调设备,照明进行自动控制,电梯节能控制。在提高与创新的指标要求中,新的标准要求进一步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能耗。暖通空调输配系统的能耗也要尽可能地降低。空调的风系统,供暖的水系统,供冷的水系统,其输配系统能耗要尽可能地降低。能耗要独立分项计量,不同的区域要进行独立的计量。比如说空调系统能耗、照明系统能耗、配电系统能耗都要独立计量。

另外,更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用量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本身就是减碳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建筑材料要尽可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要选用内装好的产品进行装修一体化,还应选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提高绿色建筑材料应用比例。

改善环境指标,要采取绿化措施,包括种树、种植物,通过绿化来改善排放问题,美化环境。绿色植物有固碳吸碳的效果。环境指标还要求建筑业采取措施来降低热岛强度,就是降低建筑所处环境的热岛强度。降低热岛强度有助于提升建筑的舒适性,同时也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少碳排放。提高建筑场地内的绿容率。举个例子,以大型乔木、灌木、花草混种的方式提升绿容率。每平方米每年可以固碳27.5千克,一平方米的建筑在设计使用年限可以做出一个非常大的减少碳排放的贡献——1375千克。

采用符合工业化建造要求的结构体系和建筑的构件是一个有助于建筑业减少碳排放的措施。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节约材料、节约水资源、减少施工碳排放。我们用新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估了六个项目,三个公共建筑项目,三个居住建筑项目。通过初步分析,公共建筑项目单位面积的碳排放强度比全国平均值降低了50.81%,三个居住建筑项目单位面积的碳排放量比全国平均值降低了51.3%。

第二个方面是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与碳减排国家标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是由七大指标组成的,包括规划与建筑结构材料、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这些都和碳减排有关系。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涉及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围护结构材料的选用、设备和系统测试、环境能源的综合利用、节水器具、节水系统、非传统水源利用,还有智能化系统、照明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和碳减排密切相关的条款。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类的国家标准。这个标准也被住建部最新发布的《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采纳。用这个标准评价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项目可以享受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该标准也列入《北京市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示范区项目市级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也列入浙江、江苏、河北、辽宁等省级绿色发展条例和绿色建筑的行动方案。《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评估的项目都是公共建筑的项目。通过绿色改造后碳排放降低到48.23公斤,平均的碳减排率是41.93%,可见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对于碳减排也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个方面是对绿色建筑标准修订的初步思考。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实施。在这个标准修订的过程中,我们对建筑业碳排放的计算也更加强化,里面有很多创新,以下这些创新的方面将会助力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第一,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项目要进行碳排放的计算就是一个创新。

第二,进一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降低暖通空调负荷。

第三,提高建筑的电气化要求,包括炊事电气化、供暖电气化以及生活热水的电气化。

第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有关内容,评价的分数和权重。包括鼓励购买绿色电力,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强度。

第五,提高设备和系统的能效,包括智能设备、空调设备、电梯设备等等,照明设备要进一步提高能效。

第六,提高设备和系统节水效率,进一步使用更高等级的节水设备,降低生活用水量。

第七,节约建筑材料的利用,提高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尽可能充分利用可再循环材料,鼓励采用高耐碱性的材料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第八,提高绿色建筑运行维护的水平,采用人工智能管理,降低公共区域的能耗和费用。建筑系统处于高运行效率的状态,有助于节能减排。另外,要加强绿色教育。

第九,提升绿化的固碳效果,提升绿地中乔木类的比例,获取更大的固碳效益。选择本地的植物,降低绿地维护的碳排放量,鼓励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的措施。

第十,降低场地的热岛强度。利用绿色建筑所在地的水汽,优化场地的空间布局,形成有效的通风廊道,用这样的措施来改善绿色建筑场地的通风不良,降低热岛强度。

要进一步降低建筑的能耗,还需要引进绿色金融的概念,通过建筑的碳交易这样的绿色金融机制,来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