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人们重新回到办公室,陆续进入全面复工的状态,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也做好复工相关准备工作。
但复工后的小伙伴们纷纷表示“要疯了”,中央空调不开放,空气不流通,每天都只能忍受汗流浃背,头昏脑胀的工作状态让小伙伴们苦不堪言,也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健康的房子?
近日,国际WELL建筑研究所(IWBI)与骏业建科上海公司开展了网络技术交流会,共同围绕健康场所议题,商讨后疫情时代健康住宅新标准的应用与发展,以及疫情之下地产如何营销等议题。
WELL是循证研究基础上,结合建筑科学、健康科学与行为科学三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制定的健康建筑标准。有健康意图的设计、运营及管理政策,可以让 WELL 建筑成为我们的照护者,最大化调动楼宇的健康性能,骏业建科携手IWBI打一场更有准备的病毒防御战,打造健康守护场所——WELL 认证空间。
WELL性能核验专家(WELL PTA)证书:
专业技术团队:
骏业建科还拥有IWBI官方认可的20多位WELL认证专家 (WELL AP)。
随着疫情发展,人们对买房的要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注重地段到建筑健康属性的需求转变,让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也开始重新审视营销法则,更多WELL健康建筑认证需求也从办公楼逐渐扩大到更多住宅、公寓项目。骏业建科作为行业领先的咨询服务机构累积多年健康建筑认证经验,服务品质与技术实力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部分WELL认证案例展示如下:
杭州卓越傲旋城 WELL金级
弘阳海门水岸观澜苑 WELL金级
成都德商锦江·天玺 WELL金级
1.正确洗手
正确洗手是预防保健的基石。使用肥皂洗手是一种的有效去除污垢和细菌的方法,能大大降低肠道疾病(包括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
如何洗手?
WHO 六步洗手法 [3],虽然最初针对医护工作人员 [4],但得到广泛应用。
2.洁净空气
室内做好日常消毒,勤开窗、常通风。目前没有针对冠状病毒的研究表明此病毒在空气中没有合适的宿主的条件下能够存活,可认为大气空气对冠状病毒而言是“洁净”的,大气空气对病毒气溶胶有稀释作用,鼓励在室外空气质量允许的情况下勤通风。
办公建筑宜优先采取加大新风的通风换气量,作为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 [8]。
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空调系统按全新风运行,防止回风带来的交叉污染 [9]。
加强对运行的集中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管等设备或部件定期清洗、消毒或者更换 [8、10]。
有条件的话,对空调系统的冷凝水盘管和积水盘使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杀菌 [6]。
有外窗的楼梯间应开启外窗,无外窗的楼梯间应定期开启防排烟设备,确保楼梯间内的通风。有条件的大楼可分开设置上行和下行楼梯,避免人员交叉 [13]。
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建议多开启空气过滤装置以减少可能携带病毒的悬浮颗粒物,以及开窗可能带来的室外颗粒物 [12]。
3.洁净接触
经常用酒精搓手液擦手或用肥皂和水洗手 [15]。
洗手间提供基本的卫生用品和消毒产品 [6、16]。
WELL 条款中有对清洁、杀菌和消毒产品筛选的明确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有效性,并鼓励替代可能含有危险成分的传统清洁产品 [6]。
对于运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计划,制定维护清洁计划包括高密度人员区域,高接触表面如电梯按钮,门把手,开关,电脑键盘等,入口通道,密闭空间如电梯厅等空间的清洁和维护频次和清洁方案 [6]。
4.保证饮食安全
建议尽量在家烹饪,返回工作岗位后,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从家中带饭,吃之前用微波炉热透[17]。
将肉和蛋类彻底煮熟;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物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 [19]。
在准备食物之前,之中和之后(特别是在处理生肉之后)洗手至关重要。剥皮或洗净食物也可以帮助减少细菌和病毒。如果您特别担心,可以适用稀释的漂白剂溶液或低浓度次氯酸来清洗水果和蔬菜,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在消费者进行食物准备的最后阶段时,建议将氯漂******的稀释溶液(每加仑水中1-3汤匙家用氯漂白剂)用于切菜板,台面和烹饪表面的消毒 [21]。
WELL条款建议采用净水措施有效的清除污染物质,通过安装介质过滤,紫外线消毒系统和反渗透等处理技术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污染物。此外,通过对饮用水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可帮助维持水质[6]。
5.增强免疫力
建议充分利用当地物产资源,重视食物多样化,做到膳食平衡 [17] [26]。
每日摄入瘦肉和鱼虾类应不少于100g,并尽量保证每天吃一个鸡蛋;奶类、大豆(制品)和坚果类等也可适当多选择食用 [26]。
尽可能多吃果蔬,蔬菜和水果的摄取量每日超过4种 [6] 。
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 2000ml,多饮白开水或茶水,尽量少喝高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26]。
开展个人类型的体育锻炼,每天累计时间不少于1小时,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 [27]。
座椅开展坐位蹲起,增强核心力量,舒缓心情对抗焦虑,同时加强免疫力降低感染概率 [28]。
规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27]。
返回工作岗位后,建议为员工提供午休支持,允许员工在白天至少有一次 20 - 30 分钟的小憩时间[6]。
6.关注心理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 [30] 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中指出,对于易感人群和大众,应本着健康宣教,指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的原则,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正确提供信息及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
2.交流、适应性行为的指导;
3.不歧视患病、疑病人;
4.提醒注意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饮酒、吸烟等);
5.自我识别症状。
根据目标人群的社会和精神需求,制定心理健康支持计划,如心理健康筛查,压力管理计划、心理健康急救服务等 [6]。
为目标人群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如介绍疫情防控知识、心理健康、昼夜节律、睡眠卫生等信息 [6]。
尽可能保持充足的日照采光,以及接触自然的机会 [6]。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紧急汇总更新了目前以各省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防机构为主开通的300余条免费心理援助热点,确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拨打 [31]。
7.应急管理
确定项目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和特有的健康风险 [16]。
制定有效的应急管理计划,配备相关应急资源,做好应对紧急情况的预备 [6、9]。
增强与员工及管理人员的沟通,减少混乱,并在紧急情况下建立协调和应急管理小组,责任到位。
了解当地情况和潜在危害,敏感人群的需求建设应对能力 [36],如了解当地发热门诊的位置及就诊流程,当地疫情透明化及及时通报等。
提供建筑应急设备和用品数据库,紧急通知系统或方便获取的应急资源 [37]。
协调培训,督促社区做好参与准备(例如在当地学校和工作场所进行应急培训或“演习”)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