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464664
HOTLINE 咨询热线:

骏业建科绿色建筑认证专业服商logo

绿色建筑新闻中心

海绵城市建设助力破解“看海”难题

时间 :2020-09-24 作者 : 来源: 浏览 :

  “一下雨,就成了海景城”。盛夏将至,城市内涝引发又一轮公众担忧。由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海绵城市建设研讨会26日在京举行,专家建言打造海绵城市破解“看海”难题。

  我国大部分城市缺水现象日趋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部分城市饱受“内涝”问题困扰,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市民人身安全。

  “一边是水资源干涸,一边是城市内涝,”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郑克白认为,热岛效应、水资源干涸、城市内涝、水体污染,都是现代特大城市的通病,“破解城市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加强规划引导,统筹有序治理,系统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关键在于新老市政建设要协同发展,”郑克白说,“目前我们还在‘还旧账’,海绵城市不是盲目的工程堆砌,而是能够最大程度协同发挥作用的生态系统。”

  “如果把北京目前地下的树状排水管网改造为网状,将极大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书函认为,海绵城市是针对城市通病的总体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韧性”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据我们在全国288个地级市的调查研究数据,海绵城市建设潜力巨大。”

  建海绵城市 让城市更绿

  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

  海内外大咖畅论海绵城市

  此次规划论坛以“建设海绵城市 提升生态品质”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海绵城市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到会演讲,约5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今年4月,天津成为第二批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普及海绵城市理论,推广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理念,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举办了本次规划论坛。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

  (四)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图(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管控指标的分解)。 (五)海绵城市相关涉水基础设施布局图(城市排水防涝、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控制、雨水调蓄等设施)。 (六)海绵城市分期建设规划图。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设市城市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适用本规定。其他地区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可参照执行本规定。

  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四)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图(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管控指标的分解)。 (五)海绵城市相关涉水基础设施布局图(城市排水防涝、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控制、雨水调蓄等设施)。 (六)海绵城市分期建设规划图。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设市城市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适用本规定。其他地区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可参照执行本规定。

  第二批海绵城市申报条件加码 住建部监控项目进程

  日前,住建部印发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要求各地申请城市10月底前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编制工作,确定城市的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径流污染控制等要求。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超20省市启动数千海绵城市项目 盲目跟风投资不可取

  ” 同时,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凌表示,应避免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运营的做法。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是否可持续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续管理维护,如河道及调蓄池的保洁清淤,影响开发设施的定期清理和检查等等,都需要人员和费用。 另一方面,目前很多试点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较多,已有的资金和政策难以有效支撑后续运营管理。

  超20省市启动数千海绵城市项目 应警惕跟风投资

  被认为有数万亿投资空间的海绵城市第二批试点的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认为,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一刀切”,过分地夸大或者贬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作用。

  海绵城市的“硬”标准

  此外,该项目还将在海沧区已开展的行之有效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固化成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前瞻性地研究提出海沧区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相关标准,搭建海沧区海绵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形成海沧区海绵城市标准明细表、编制海沧区海绵城市标准体系编制说明,实现海沧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推广、可复制,实现海沧区海绵城市标准化模式的输出,同时更好地指导海沧区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